亚洲国产网址_99热1_国产黄色录像片_国产一级桃视频播放_黄色片网页_久久网页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特別關注 > 正文

頭條:到底什么是濕地?一起去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時間:2022-11-06 15:49:09    來源:央視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央視網消息(晚間新聞):《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今天在武漢召開,這也是我國首次承辦這個國際會議。今晚,我們一起來關注濕地。那么,到底什么是濕地?它為什么被稱為“地球之腎”呢?讓我們一起去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早在數萬年前,人類文明便在江河、湖泊等水源旁悄然萌芽。數十年前,人們給這些濕潤的地方賦予了獨特的名字——濕地。它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地球的三大生態系統。

濕地,顧名思義就是富含水分,濕潤的地方,是陸地與水體的過渡地帶,通常分為自然和人工兩大類型。自然濕地包括沼澤、濕原、灘涂、泥炭地等水域地帶,以及水深不超過六米的淺海區、河流、湖泊等;人工濕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庫、池塘等。

全世界濕地的總面積約為800多萬平方千米,約占地球陸地面積的6%;我國濕地面積約56.35萬平方千米,有64處國際重要濕地和602處濕地自然保護區、1600余處濕地公園,居世界第四位、亞洲第一位。

濕地同時兼具豐富的陸生和水生動植物資源,形成了其他任何單一生態系統都無法比擬的天然基因庫。其獨特的水文、土壤和氣候為地球20%的生物物種提供了生存環境。

濕地的一個重要作用是調節水分平衡。有人把濕地比喻為天然海綿,因為它可以容納大量水分——當洪水來臨時,濕地表面被水淹沒,底層土壤充分吸水;到了干旱的時候,濕地保存的水分會流出,成為水源,補給周邊河流和地下水。有了濕地,就像給周邊區域上了一份水分調節的安全保險,讓這些地方抵抗洪水和干旱的能力都大大增強。

濕地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通過水分循環來改善局部氣候和空氣質量。植物能大量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這些植物死亡后,殘體會交織在一起,在濕地上形成疏松的草根層,碳元素便以固態形式保存了下來;隨著濕地的水分蒸發,碳元素又會源源不斷地以氣態形式輸送到大氣中。

人體中的腎臟,發揮調節身體水分循環、新陳代謝的作用。這與濕地對于地球的意義相似,所以,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

為了推進濕地保護修復,持續改善濕地生態狀況,《濕地公約》于1971年2月2日簽署。公約締約方大會每3年召開一次,其宗旨是通過地方和國家層面的行動及國際合作,推動濕地保護修復與合理利用,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中國政府于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成為公約第67個締約方。加入公約以來,中國政府與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在應對濕地面積減少、生態功能退化等全球性挑戰方面采取了積極行動,獲得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和廣泛贊譽。

標簽: 濕地面積 濕地公約 濕地保護 濕地公園 濕地自然保護區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