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网址_99热1_国产黄色录像片_国产一级桃视频播放_黄色片网页_久久网页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圖片 > 正文

非遺項目北店龍燈亮相400年老花會

時間:2018-02-26 11:40:00    來源:新京報    

昨日,平谷區劉家店鎮丫髻山廟會,劉家店鎮北店龍燈隊員表演舞龍燈。記者 王貴彬 攝

昨日上午,平谷區劉家店鎮第二十一屆農民藝術節暨花會秧歌表演擂臺賽在丫髻山腳舉辦。數百名彩妝群眾演員攜20多檔新老花會和秧歌、廣場舞亮相參賽,提前為元宵佳節增添年味兒。據了解,本次擂臺賽是在擁有400多年歷史的丫髻山“老花會”基礎上搭建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市級非遺項目——劉家店鎮北店龍燈。

參賽節目從14村萬余群眾中精選

上午還不到9點,丫髻山下的太極廣場就聚滿了人,鑼鼓喧天,中幡飛舞,演員們個個精神抖擻。擂臺賽開始后,20余組數百名演員輪番上演高蹺、跑驢、旱船、時不閑、龍燈等傳統花會節目。

整場花會秧歌賽以“丫髻風情頌古韻 百年老會賀新春”為主題,從全鎮14個村1萬余名群眾中精選出23檔老會和各村秧歌、廣場舞同臺競技。比賽聘請文化專業人員現場打分,評出獎項。藝術節還為在春節期間堅守在一線崗位的森林消防隊員、綜治信息員、生態林管護員、衛生保潔員、特勤巡查員等“最可愛的人”頒獎。

這些平日里與土地打交道的村民,跳起舞來可一點也不含糊。不論是敲擊出的鑼鼓點,還是將十多米高的中幡頂在肩頭、掌心上下翻飛,村民的表現無不體現著一種專業“范兒”。

記者注意到,花會活動參與者的年齡跨度極大。在旱船隊伍內,還有好幾名剛上小學的“小演員”,他們跟隨著歡快、質樸的音樂節奏,時起時伏,猶如在水上行船,隨著“波浪”旋轉、顛簸。旱船的表演步伐雖然簡單,但表演的形式不少,不一會兒,參賽隊伍就展示了“水溜溜”“繞八字”“蛇脫皮”“跑圓場”“二龍出水”“雙進門”等十多種旱船表演動作。

北店龍燈隊伍成員平均年齡近50歲

在北店龍燈隊伍中,幾名70多歲的老人更是將“巨龍”舞弄得昂首擺尾。在陣陣鑼鼓聲中,“巨龍”跟著繡球做各種動作,蜿蜒游走,這群平均年齡接近50歲的隊員們不斷地展示扭、揮、仰、跪、跳、搖等多種技巧。

據劉家店鎮黨委書記、鎮長劉曉東介紹,今年的擂臺賽敲響了2018年劉家店鎮文化活動的開場鑼,既是對傳統百年老會等民俗花會表演藝術的傳承,也是喜迎元宵佳節、增添年味兒的舉措,借此平臺還可以推動劉家店鎮文化旅游鎮的建設。

■ 背景

丫髻山廟會起源于明代 系華北四大廟會之一

按照傳統,只有傳承百年以上的花會才能稱為“老會”,據《平谷縣志》記載,劉家店鎮丫髻山廟會為京東最大廟會,明嘉靖時即有,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也是華北四大廟會之一。

依托丫髻山傳統廟會和民間花會,開路、中幡、大鼓、高蹺、小車、跑驢、旱船、吵子、時不閑、龍燈、獅子等活動傳承了400多年歷史。

發展至今,劉家店鎮現共有46檔花會、13支秧歌隊、1個鎮級藝術團、7個村級劇團、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00余名群眾演員常年活躍在田間地頭。其中,劉家店鎮的北店龍燈,曾參加新中國成立三十五周年慶典,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萬莊子中幡、大鼓等均傳承一百多年。

中幡最早起源于皇家儀仗隊的旗桿,后被演變為民間花會中的表演節目,因為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故民間有幡乃會之眼的美譽。大鼓因聲傳數里之外,又有指揮作用,步調一致,韻律統一,鼓聲一響膽氣豪,所以民間有“鼓乃會之膽”的說法。(記者 裴劍飛)

標簽: 龍燈 花會 項目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